天宇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话本小说网网isi173.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引子在这一颗红色的星球北极荒漠A区,刚刚降落一艘绕火星近距离轨道飞行的宇航器;于是,在那死寂、空旷的赤砂荒漠之中,有一个生命体正向地球人传说过的北极冰盖点一步一步地跋涉而去;从外表上看,他穿着紧身双层加压宇航服,戴着一顶乳白色的全封闭头盔。
于是其身后迤逦着一行歪歪扭扭的人类第一次登上火星的足印;酒盏似的,远远地盈满了火星北极的阳光,盈满了火星北极风暴吹刮过来的赤砂尘埃。
。。。。。--于是,火星北极航天发射中心高高矗立,其航天基地的跟踪天线和卫星通讯网络系统直指向太空深处。
。。。。。绿树环抱的灰色船形小楼,沐浴在碧波万顷大洋霞光之中。
伞形梧桐树遮挡着临海东窗,教授室内的光线依然很暗。此时,约翰教授正焦急地寻找着什么东西。
他拉开写字台的抽斗,看一看,摇摇头,心烦意乱地问女儿:“玛丽,你帮我想想,那颗银针放在哪啦?!”
“父亲,那些无关紧要的事儿,我的大脑拒绝储存!”女儿顽皮地笑了起来。
虽然她已经在宇宙工程学院毕业,并且当上了特种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的助手,可是在父亲面前还象个孩子。
(注释:玛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风靡美国及中国大陆的科幻片《大西洋底下来的人》女主人公。
)教授动气了,刚要发作,铃响了。玛丽打开卫星电视,屏幕上出现了特种材料研究所工程师火星人凌霄的面影。
“玛丽小姐,试验八点开始,你早点来。汪总工程师不在,我真有点心慌哩!”玛丽跑回自己的房间,收拾好文件包,匆匆出了楼。
她从窗外看见父亲还在房里着急,感到又好笑又好气,
“为什么呢?只为了一颗银针!”可是,教授那一头汗珠又使玛丽感到自责,忙把头伸进窗子,柔声地说:“父亲,您再看看我的笔记本电脑上有没有,我记得好象放在那哪!”三分钟后,约翰教授又恢复了常态,显然微型机器人已经找到了那颗银针。
教授端端正正坐在卫星电视阅读机前,操起电问:“喂,医学院图书资料馆吗?噢,是章女士呵,你好,你好!为了慎重,我必须重新核对一次,对,就是那本英、汉双语电子自动翻译文书《陆地与海洋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第九十七页,好,我准备接收。”卫星电视阅读机的屏幕上,出现了那本杂志上刊载的《宇宙高级生命心脏电流的输出与输入》,一篇试验报告的全文,约翰教授几乎是一字一句地默读着,思索着。
在火星北极航天发射A区某特种材料研究所的试验场上,银河2号的庞大机械停放在试验场站的中心,记者们已把镜头对准了目标。
指挥这次试验的是工程师凌霄和来自月球航天堡的金发女郎玛丽。今天的试验本来应由总工程师汪啸峰来指挥。
汪啸峰在设计银河2号的机械系统中有着卓越的贡献,所内所外颇乏盛名,因为操劳过度,心脏病复发,两天前住进了医院。
在同一个时间,在海底堡实验医学院的手术室里,约翰教授在给迈克(注释:迈克是大西洋底下来的人男主人公--海洋智慧生物)做手术,这也是一个试验。
约翰教授要用紫外光刀针手术器给做手术。虽然紫外光刀针手术在医院里已经普及,可是约翰教授设计的手术可不一般。
他的手术不必切开皮肤,便可排除肿瘤。这一点迈克虽然不十分信服,但约翰教授讲得满有道理,只好在手术椅上坐下。
约翰教授又对他讲:“我的根据是生物电流在体内的不同电位差,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产生一种特异的光电效用,可排除你皮下的肿瘤。。。。。。”迈克微微笑了笑:“我看咱们还是换一个时间做手术,今天银河2号机械开机试验呀!”
“这个我早安排好了。”约翰教授扭开安放在手术椅前方的全息液晶电视机,屏幕上立即把火星试验场上的情景送到了安静的手术室。
迈克目不转睛地察看场上的每一件器具,每一个人的面容,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候,一艘飞船徐徐降落试验场,在银河2号机械前停住,从舷窗内走出一位老人。
“是他?汪总!”迈克简直想跳过去一把拉住汪总,可是他想到了地球距离火星试验场相当高远呢!
“迈克先生,我看你不必为汪总担心。”约翰教授并没有停止手里的工作。
“不,这样会毁了他的,必须把他送进医院!”迈克显然很激动,对教授的无动于衷很不满意。
“我对他的心脏同对你的肿瘤一样,了解得一清二楚。”约翰教授仍是慢条斯理的老样子。
远自火星A场上的试验在顺利进行,凌霄和玛丽配合很好,汪总熟练地指挥着。
银河2号机械如同一头宇宙怪兽在半空中怒吼。迈克听不清汪总喊些啥,只见汪总挥动手臂,满脸淌汗。
突然,凌总身子一歪,场上的人向他跑去。
“呵,不好,汪总。。。。。。”迈克急得跳起来,约翰教授按住他的肩膀:“不要急,你的手术还没完哪。”
“汪总发病了,这是多么令人担心呵!”迈克的声音里带着呜咽。约翰教授仍很平静:“我想他会好的,一定!”
“不,我马上去!”
“迈克先生,我请求你再给我五分钟!”迈克只好顺从地重新坐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