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四姑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话本小说网网isi173.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北京和贵州地理距离2300公里,火车需要36小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贵州很少有人去北京,城市里的人去得少,农村人就更少了,听爸爸说,我们整个乡去过北京的也就那么一两个人,而且都是乡长或者更高级的领导。所以当我要去北京的消息在村里传开来的时候,村里像炸开了锅“你们听说了吗?‘摆噶’寨的王家四姑娘被选去北京过‘六一’了。代表我们贵州的小学生去哦!”“这是真的吗?去北京啊,这小姑娘真厉害!”“还是她家祖坟埋得好啊!能去到北京。”……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小媳妇们聚一起都在说我的事情。一时之间我在村里成了红人,从乡里住宿的学校回家路上有认识我的卡车司机都会免费把我们一起的几个小伙伴送回家;我也成了村寨里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们都会跟自己的孩子说:“看看人家四姑娘,学习那么好,都被选到北京去了!”爸爸妈妈去赶集的时候也会被更多的人:“听讲你家四姑娘要去北京啊,真是个乖姑娘”。而去北京这件事情得从我开始住校说起。
九四年暑假的一天,我们村小学的罗校长和班主任陈老师来到我家。那是一个傍晚,我刚刚把牛赶进牛圈,就看到了校长和我的班主任,我害羞的躲进里屋去了。校长和爸爸在火垅边谈话。校长说:“王二叔,我们县教育局响应国家政策,要在我们乡里办个女子班,从全乡各个村落选出优秀的学生来上,我们村有四个名额。你家四姑娘这几年成绩不错,德、智、体、美各方面也都优秀,所以算一个,这是上学通知书。”说完校长递给爸爸一张白纸,纸张大小跟我们用的练习本子一样,右下角盖了乡教育辅导站的大红印章。就是这张小小的通知书,改变了我的读书路,也改变了我的人生。爸爸接过通知书,激动得说:“感谢老师的栽培,感谢老师对我家四姑娘的关心。”说到这,爸爸停顿了一下,有些担心的说:“只是去乡里读书要好多钱?四姑娘也还小,住校……”爸爸话没说完,校长接过话:“二叔,你放心,这个女子班是免学杂费的,只要孩子过去就可以了,而且班里的孩子都是从乡里各个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住校有专门的宿舍和老师管理,你就放心吧。再说也不是一去就不回家了,就在乡里,每个星期六还可以回家的。”听了校长的话,爸爸才放心的说:“哦,既然是这样的,那我问问四姑娘。”爸爸说完朝里屋喊:“四姑娘,你出来。”听到爸爸的喊声,我慢慢走了出去,跟校长老师打过招呼后坐在墙边,心理还是很激动。心里想:我可以去住校了,可以像三姐一样自己去赶集买东西,还可以带妈妈做的‘炒油辣子’,‘炒面辣’了,还可以自己睡一张床了。这样想着我小声的跟爸爸说:“爸爸,我想去住校,我要去乡里读书,让我去读书吧!”就这样我幸运的成为乡里女子班的学生。
女子班设在乡中心小学里,有宿舍,有食堂。食堂就在一条小河边上,河边有宽阔的草坪,也有高低不平的大石头。后来这草坪成了我和同学们吃饭、玩耍的地方。从食堂走过一条盘旋向上台阶的水泥路就来到了斜坡顶,路的左边是一片小松树林,松树高矮不均,大小不一,这里后来成了我和同学们背书、看书的地方。路的右边是一片空旷的草地,草地上也夹杂的长着几棵林木树和松树,后来,这里成了我们的小菜园,我们在这里和食堂的阿姨一起种了好多种蔬菜。穿过小树林就爬到了斜坡顶,坡顶是开阔的平地,那里有几排连着的水泥房,房顶的瓦片是橙红色的三折瓦,远处望去,瓦片若隐若现的隐藏在树林中,仿佛一条飘动的彩带。水泥房成四边形围在一片空旷的场地四周,那场地就是我们的操场,水泥房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这里还设有中学部,教学楼都是三层的楼房,就在我们操场的边上,从那里穿过一条几百米的水泥大道后就到了我们的宿舍楼,那是一栋四层楼房,每层有六间教室那么大的房间。这里不光住着我们,还住着中学的师哥师姐还有老师。宿舍楼的一旁有公用水管和厕所,每天早晨这里便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接水的队伍,洗脸的队伍,刷牙的队伍,还有上厕所的队伍交叉穿梭,水声,说话声喧哗一片。宿舍楼另一旁就是学校的大门,在这里,我开始了我的住校生活。
同学们都是从各个村里挑出来的,大家都是十一二岁,懵懂的年纪,有苗族和布依族。四十个女童分住在宿舍楼二层左边的三间宿舍里,我住在靠近楼梯的头一间,经常听到外面“噔、噔、噔”上下楼梯的脚步声,我们宿舍总共住了十二人,两个苗族和十个布依族。还记得去学校那天,晴空万里,蓝天上漂浮着几朵绵羊一样的白云,早上爸爸准备了蛋炒饭我们一起吃,妈妈早早准备好我要带到学校的被褥衣物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吃完早饭爸爸把我的行李捆到马背上,我们便向着学校的方向出发了。临行前妈妈多有不舍和担心,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周末要和伙伴一起回家不能单独走,不能跟别的同学打架。我和爸爸一路爬山涉水,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中午时分到了学校,爸爸把马套好后拿着我的行李和我一起向宿舍楼走去,接待的老师已经等在那里。也是这时我才第一次见到了以后相处三年的班主任毛老师,毛老师是刚从师范毕业的女老师,个子不高,身材不胖,皮肤白皙,看上去有些文弱,说话声音清脆,鼻梁上架了一副镶金边的大眼镜,齐腰的长发乌黑发亮,这时被毛老师整齐的扎成了马尾辫。毛老师向爸爸问过名字确认后作了登记,就把我们带到宿舍里。里面已经有几个同学了,她们的床铺已经铺好,还剩靠楼梯墙面的一排空着,于是毛老师把中间一床的上铺指给了我。爸爸帮我把床铺好,让我把行李箱放到床脚,就算收拾好了。随后爸爸出了宿舍和其他家长聊了起来,我们在宿舍的几个女孩子都还没打招呼,各自拘谨的坐在自己的床上。有的家长买来了午饭正在吃呢,有的自己拿着小红塑料桶已经从水管那里接来了水,还有的正在洗脸,有的正在整理行李箱,顿时屋里显得有些杂乱,于是我便下了床出去找爸爸。这时爸爸手里多了一个绿色塑料脸盆和一个小红塑料桶还有刷牙的塑料杯牙膏和牙刷,还有一碗米粉,爸爸说:“今天晚上食堂不开饭,你先吃点粉,等一会我要回去了,天黑了不好走路。你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和同学们好好相处,不要吵架打架,要听老师的话,做事情的时候要胆子放大,心里仔细,就是要胆大心细,还要好好学习啊。”我认真的听着爸爸的嘱咐,这是我头一次离开家住外面,爸爸妈妈都有担心和不舍,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等到傍晚的时候,家长都回去了,宿舍里就剩下我们这些头一次离家的小不点,大家开始热络起来,问名字,问岁数,问家住哪里,七嘴八舌的东问西问,声音就像一群叽叽咋咋的小鸟。晚上毛老师到宿舍说了些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就回去了,她就住在一层楼靠楼梯的一间宿舍里。老师走后,我们这群小孩难以压制心中的激动与兴奋一直讲话到熄灯时间才渐渐安静下来。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窃窃私语,我也不知道自己几时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当学校起床的喇叭响起的时候,我还在睡梦中,右边临床的同学叫醒了我,她叫福菲,和我一样是布依族,说话布依族口音很重,和我最先成为朋友的就是她。起床洗漱好了,大家在毛老师的带领下到食堂去吃早饭,吃完饭后大家一起到了我们的新教室,就是和中学部一起的第一层楼的第二间教室。里面已经放好了新的课桌,红色的油漆还散发着淡淡的油漆味,老师安排好我们的座位,就开始发学习用品。有小学四年级的教科书,文具盒,书包,还有红白相间的运动服,拿到东西的同学们都高兴的交流着,迎接新的学习生活。当时,我因为离开家,离开父母,离开从小一起的玩伴,顿时觉得生活安静了,有时候不知道干什么好,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于是在毛老师的引导下我变成了爱学习的好学生。一天一篇小日志,一周一篇大周记,背书,背成语,背好的语句、段落,做数学练习题……每天睁开眼睛想的都是学习,做题目。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毛老师让我们组建了舞蹈队,相声队,合唱队,乡领导还为我们请来了教刺绣的老师,食堂的烧饭阿姨带着我们一起种起了蔬菜。大家虽然年龄很小就离家,但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着。一转眼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我的作文获得全国小学生组的三等奖,得到了从北京寄来的奖品,一台学习复读机。在当时的贵州乡村里,复读机是个新鲜物品,没有人见过,更别说用过了,后来这台复读机成了班里公用的;这一年我配合派出所指认出进入我们宿舍的小偷,成了见义勇为的好孩子;这一年的我成绩进步到了全班第一名,也是全乡第一名。有了这些成绩,在五年级的‘六一节’我幸运的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代表贵州的小学生到北京过‘六一’,于是我的第一次北京之行开始了。
为了准备去北京的礼物,班主任毛老师带领我们大家绣了一幅长达六米的绣品,中间是‘感恩有你’四个大字,旁边绣上了全班同学的名字,代表我们所有人的心意,当我送给北京领导时,她都感动的流了泪。为了去北京,我除了更多的学习文化课,还要把代表贵州小学生想对北京领导说的话准备好,那是一篇一千多字的演讲稿,这篇演讲稿在学校大会上讲过,在县里的重点小学、县电视台讲过,还在省里电视台的儿童节目里讲过,就这样一直讲到了北京。那段时间,班主任老师带着我县里,省里去演讲,一路上不敢耽搁功课和学习,都带着书本和作业,听老师讲我梦里都在背书,可见当时的我有多么爱学习,身怕自己的功课落下了。老师无微不至照顾着我,但是‘六一’节因为班主任要带领其他同学过‘六一’,所以我只能跟着其他学校的老师去北京。家人听到我要去北京,都很高兴,奶奶都激动的流泪了。去北京那天我穿着村里大嫂帮我做的布依族服装,系着同学给我的围腰,搭着妈妈给我的头巾就出发了,先来到乡里,再由乡里的老师把我带到省里交给和我一起去的老师。那老师姓蒙,是个男老师,五十来岁,跟我父亲一样的岁数,个子很高,人很瘦,是贵州罗甸的布依族老师。蒙老师带着我到了火车站,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到城市里,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的霓虹灯,第一次……对一切都是那么好奇。火车穿过山洞,过了黄河,过了南京长江大桥,到了华北平原,终于在离开贵阳两天一夜后我们来到了北京,接站的老师拿着大牌子在找我们,我好奇的看着北京的一切,高高的楼房一栋接一栋,宽阔的街道一条连一条,盘旋的立交桥一座又一座,漂亮的酒店隔三差五的亮着灯,密密麻麻的车子传来“哔哔叭叭”的喇叭声,来往穿梭的人群匆忙的赶着路,街道两旁不停流出的流行音乐声……这就是北京,中国伟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这里住人民敬仰的领导人,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见证了中国的过去,也将见证未来,我要把这一切仔细的看着,留在脑海里,回去给我家乡的人们说。正在我思想天马行空的时候,我们来到了所住的宾馆,那是建国路边上的一个招待所。稍微梳洗收拾好后蒙老师带着我来到宾馆一楼的餐厅准备吃晚饭,在这里看到了全国各地来的十佳少年,大多和我一样都是小学生。有广东的,内蒙古的,青海的,还有重庆和云南的,在这里认识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云南来的彝族女孩小梅子,重庆来的汉族女孩小菊。吃完晚饭,组织部门的领导给我们开了会,讲了接下来在北京一周的安排。
第二天一早,我们的第一站是人民大会堂,刚到人民大会堂前面,我就被它金碧辉煌、雄伟庄严的外观所震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大宽阔的楼房,第一次走过镶有瓷砖大理石的台阶,在这里,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渺小。进入人民大会堂后,我们来到浙江厅参加会议和演讲,每个十佳少年都代表自己的省份讲话,与领导们合影留念,只可惜我的照片后来丢失在乡政府里没找回来。第三天,组织者带着我们参观了北京。第一次去了气势恢宏的tiananmen广场,第一次感受了它的宽广与壮观,第一次感受了国旗的神圣,第一次站在英雄纪念碑下,看到了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而牺牲的英雄们,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看到了敬爱的毛主席的像,它高高的挂在雄伟厚实的tiananmen城楼的墙壁上,看着相片想着我们小时候嘴里叨念的“毛主席的像,挂在墙壁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心理充满了尊敬和怀念,有了他才有新中国的今天,我们这些孩子才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在tiananmen城楼上,我们都留下了自己最美最难忘的影像。还去了皇家历史园林颐和园,看到了如画的美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领略了古人聪明的智慧;去了北京动物园,看到自己从未见到的大象,跟它一起合了影,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展翅开屏的孔雀,上蹿下跳的猴子,一动不动的大蟒蛇……各种各样的动物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从未看过的动物,感受了自然界里的神奇。第四天一早,我们乘着大巴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巍峨雄伟的长城盘旋在眼前的山顶上,四周是青翠茂密的树林,远看,长城像一条玉带缠绕在崇山峻岭之上,弯弯曲曲看不到尽头。我们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的沿着长城古道往上爬,一路上老师们拍照留念,孩子们嬉笑追逐,爬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山顶的亭子里。站在山顶,放眼望去,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尽在脚下,顿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豪气。古道上密密麻麻向上爬的人们千姿百态,或是相互搀扶,或是站立叉腰,或是依墙而站,或是大步向上……在亭子里我们吃了随身携带的午饭,休息调整好后,领队老师便带着我们下了长城,这就是我第一次看见长城,感受长城,后来的日子里我又爬过好几次。从长城回到宾馆,大家都累了,于是就早早睡下了。第五天,是我们回家的日子,蒙老师带着我踏上了北京到贵阳的八十七次列车。
从北京回来没几天就参加了五年级升六年级的考试,所以那几天我都是在紧张的复习中度过,想考一个好成绩,争做好学生,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到北京的各种兴奋与荣耀被埋藏在心底里,只是自己给自己定了更多的目标,想要到大城市生活的想法在心底萌芽。六年级一年,大家都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为了学习,冬天的周末我们可以不回家,自己在教室的火炉子上做饭吃。大白菜配米饭就是当时的美味佳肴,有时候半夜用手电筒在被窝里背书,晚上的晚自习都主动上到九点。我们都是山里来的孩子,始终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努力可以改变人生。最终,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家都考到了好成绩,顺利的升到女子初中班。我还是第一名,这次的第一名升级到了全县第一名,数学98。5,语文86,自然27(满分30)。我又一次在大浪淘沙中变成了幸运儿,被保送到北京女子班上初中、高中,于是我又有了第二次去北京的经历,这一次一去就是六年。离开家的那天,贵州电视台大老远跑到我家做了记录专访,寂静的小山村再次沸腾了。
听乡里领导说,这次北京的女子班在全国招收三十名学生,我们贵州省本来有两个名额,只可惜另外一名同学因为成绩没达到,失去了这次机会,于是我便成了唯一一名从贵州去的女学生。为了更好的鼓励我,省里安排了电视台做专访,那是暑假一天的中午,骄阳似火,我们一家正在老房子里吃午饭,忽然听到门口鞭炮声响,一大队人走进我家狭小的院子里。有的抗着架子,有的抗着摄影机,有的拿着话筒,还有的拎着包,院子里都快站不下了。带头的是乡里教育辅导站的站长,他向我们家人介绍说:“这是贵州电视台的,因为你家四姑娘优秀,被选去北京读书,所以电视台来做专访的”这时,我们才知道事情的缘由。我激动的说不出话了,奶奶耳朵不好,听我说了事情的缘由,激动的一直抹眼泪,悄悄跟我说“祖宗保佑你”,爸爸拿着话筒激动得都哽咽了:“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党”,妈妈立即放下碗筷走到堂屋去给祖宗牌位上香。寨子上的乡邻们听到鞭炮声,一时之间都聚拢过来,好奇的看着这一切。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记者采访,第一次看到采访的机器,虽说电已经通了两三年,但寨子上有电视的人家寥寥无几,大家都对上电视还一无所知。摄影师把我家的老房子里里外外拍了个遍,拍了我在家里写作业的样子,在油菜田里看书的样子,在山路中大步走向前的样子,还拍了一些生活中的场景,都是最真实的记录。做完专访,爸爸妈妈把家里的两只鸡捉来要招待电视台的吃顿饭,因为来得突然,家里都没有准备,于是从小姨家拿了点洗好的菜,又从二嫂家抱了点柴火,妈妈和我到菜园里掰了一背篓嫩玉米,邻居们也来帮忙煮饭做菜,一顿饭很快便做好了。吃完饭已经夕阳西下了,乡领导跟爸妈说:“你家四姑娘今天要跟我们一起走,明天再安排人送她去北京报道。你们放心东西都不用准备,学校里都有。王二叔,你可以送她到县里,准备准备就走吧。”听到这话,我知道和家人离别的时间到了,在我的要求下,把全家人都叫来,在老房子前面拍了一张全家福,这是唯一一张有奶奶的全家福,一直跟着我一辈子。临走前我抱着奶奶流下了不舍的泪水,因为从小都是和奶奶一起睡长大的,比起妈妈应该是和奶奶感情更深厚。谁知这一抱尽是最后的拥抱,我刚到北京没多久就听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当天我请假在宿舍里哭了整整一个下午,老师、同学劝了好久才逐渐平复难过的心。
妈妈一直送到很远,天都快黑了,才依依不舍的停住脚步,我回头看到她转身抹泪的样子,眼泪也忍不住流下来。我是妈妈的老幺妹,从小疼到大,离家这么远,她多有不舍。当时的我似乎不太懂,虽有不舍,但更希望去北京读书。我和爸爸坐着电视台的车直接来到了县里,就住在乡领导家,他家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我们很快就玩到了一起,他们一家还为我买了一套衣服。第二天一早,我的数学老师来到乡领导家,他是乡里安排送我去北京上学的老师,这个数学老师是班主任毛老师的堂弟也姓毛,个子很高,有点瘦,留着平头,经常穿一件灰色的夹克衫,因为我的数学考得好,让他送我去北京也是乡领导对他的奖励。离别前爸爸塞给我一直钢笔,黑色的英雄牌钢笔,爸爸说“去了好好读书,为家乡争光,好好照顾自己,到了给家里写信。”于是我带着爸爸的嘱托妈妈的牵挂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八十八次列车。
我们的女子班设在北京东城区的区重点中学里,学校坐落在居民小区里,四周都是高耸林立的高层居民楼,每次我们全校做广播体操总能迎来围观的居民。整个学校都用绿色铁丝网围住,铁丝网下有一条一米左右的隔离植被区,那里都种了大叶的爬山虎,每到秋天,满满一网的爬山虎,远远望去像挂着的一床床绿床单。我们经常在爬山虎下背书,追逐嬉戏。整个学校成一个长方形,一条百米的弄堂口进去就是我们的校门口,四五米高的牌楼上镶嵌着金色的学校名字,正中间是两扇两米多高的黑色大铁门,大门左右两边是两扇一人进出的小铁门。小门左边连着的是传达室,我们经常在这里拿信打电话,传达室旁边是一排一层的水泥房,那里放着我们体育课用的体育器材,前面的空地是排球场和羽毛球场,校门口右边也有一排一层的水泥房,那是学校的印刷厂,我们曾经在那里学习印报纸,装订书籍,印刷厂前面是装了雨棚的学校停车场。走进校门口五十米左右的地方,是高高的教学楼,呈t形状摆开,连地下室一共六层,每层都有二十来间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这是初、高中连一起的学校,每年开学都有好几千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教学楼前面是宽敞的操场,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成椭圆形摆开,跑道中间是宽大的篮球场,操场对面就是我们学校的食堂和食堂师傅们的宿舍,每天中午等着打饭的队伍长长的排在那里,有时候都延伸到了篮球场上。为了迎接我们这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个女孩子,学校特意新盖了食堂和宿舍,宿舍就在大教学楼的左侧。到学校报道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在教室里开了第一堂班会课,大家都做了各自的介绍,我才发现原来一年前一起来北京过六一的小梅子和小菊也在,我们三个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一起成了好朋友。后来认识了宁夏的回族小芳,青海的回族马兰,甘肃的汉族小庆,广西的壮族,广东的瑶族……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民族同学,六年里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建立了深厚的姐们情。
在北京的六年中,寒暑假我们都会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在这种城市与乡村的交替生活中让我更多的感悟人生的不同,更珍惜自己所得到的机会,第一次暑假回家遇到最大的打击就是表嫂的死。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